【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实路径

Issuing time:2020-01-10 13:22

“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讲好中国学术故事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争取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多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时常以国外的学术机构马首是瞻,以加入国外的学术机构、成为其成员为荣。在学科建设、理论构建、研究方法、学术发表等方面多遵行西方学术规范,听由别人制定规则。学术研究在理论、方法、内容等方面无法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开展研究和发表。这给中国学术“走出去”并在国际上发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我们需要积极参与设立国际学术组织,甚至主动建立国际学术组织,即由中国学术界牵头,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则,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为中国学术“走出去”提供更加有力的平台。2016年底,由中国多所大学发起成立的世界翻译教育联盟就是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成员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参与的机构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语言服务公司等。自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学术研究工作坊等系列活动,促进全球翻译研究和翻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的翻译学术研究和翻译教育研究,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凝聚国际国内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国际著名出版社合作,主编出版学术系列丛书或者主办学术期刊。这样的工作虽然不是很多人都可以做,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开始尝试。作为丛书或者期刊的主编,在选题、内容、出版时间等方面都有比较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可有效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笔者在英国伦敦大学工作期间,与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斯普林格合作,主编出版斯伯林格《译学研究前沿丛书》。这套丛书出版目标非常明确。第一,针对目前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等理论构建过程中,欧洲翻译传统占据了主流的位置,明确提出主要关注亚洲翻译传统。其中,中国的翻译理论、事件、人物,以及当今中国翻译教育事业等内容是这套丛书关注的重点。第二,针对目前翻译研究过程中,实证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丛书重点关注以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的翻译研究,也特别关注相关的实证研究方法论本身。通过这样的设计,在过去的几年里,该丛书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国学者的著作,目前出版的16本著作中,有10本为中国学者编著,共发表了35位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为他们在国际学术界发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例如,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和笔者联合主编的《当代中国翻译研究》,就比较全面地向国际翻译界介绍了中国目前的翻译研究、翻译教育以及中国文化外译等方面的情况,使得国际翻译界能够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不论是主办刊物还是主编系列丛书,其根本还是我们的学术。有了高质量的科研,可以通过翻译将我们的学术推出国门。在这方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持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被翻译成外文,推介出去了。但从长远来看,直接用外文特别是英文写作并发表似乎效果更好。一般而言,直接写作要比翻译的作品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可以保证来自中国的学术科研成果一经发表,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吸引英文读者阅读,得到有效的传播,取得很好的接受效果,确保中国学术不但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真正“走进去”。这也可以说是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有效的补充和加强。

事实上,这样的愿望在今天的中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近年来,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整体学术素质普遍提高,英文学术写作的能力也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升。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深入,使我们了解到国际学术前沿,掌握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为各学科开展前沿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经费支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方法和设备、强大的经费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能走到国际学术的前沿。

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通过学术合作引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以神经科学研究为例,人类的大脑是人类科学的最后一块堡垒,与人工智能一起俗称“双脑”研究。近年来,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澳门大学人文学院2014年底建立了翻译传译认识研究中心,从翻译传译大脑的双语转换活动入手,利用语料库、眼动追踪及脑成像技术等,与神经、心理、教育等学科开展合作,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辅以主办系列国际学术会议,邀请研究人员到访或者驻访研究中心,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使他们很快成为我们相关研究以及研究机构的国际形象代言人。该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世界上三大主要的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之一。其研究走在学科学术研究的前端,引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话语权。

当然,无论是翻译还是直接用外文写作,英语或其他外语的学术写作能力至关重要。鉴于此,外语教育亟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这样不但可以提升未来学者用英文直接写作发表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术论文的翻译能力。总之,要争取和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中国当代学术必须“走出去”;不但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尝试,踏踏实实,开拓创新。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可以找到成功之道,取得非凡成就。

(作者: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德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