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Issuing time:2021-08-18 16:31 一、院校信息 院校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基地项目负责人: 基地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二、单位简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法语系、翻译系,建成了法国在河南省设立的唯一一家法语联盟。学院拥有虚拟情景实训系统、语言学习与实训实践平台、Deja Vu软件、中英双语航空航天语料库等数据库和专业软件。 近五年来获批省部级教学和科研16项,出版著作及教材39部,发表核心期刊65 篇,获河南省教育厅和学院教学优秀成果奖37项。翻译团队教师在外事活动中担任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副省长赵建的囗译译员,为郑少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各类文本的笔译服务达20 多万字。 三、翻译技术教学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目标与定位 当今时代新技术盛行,翻译专业院校应及时响应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重新认识翻译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翻译教学观念,革新翻译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普及翻译技术教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以航空为特色的普通本科院校,外国语学院肩负着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航空类翻译(笔译)高端人才的重任。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推动下,我院相继为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课程。课程立足于本校民航特色,结合民航英汉双语语料库,使学生在学习翻译技术的同时,接触第一手的民航类文本,扩充自身航空领域的知识储备,成为具备语言能力、翻译技术与航空专业背景的复合型航空翻译人才,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的建设。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建设目标 与企业联合,坚持以航空特色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二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对现有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建课过程中,不断监控教学效果,根据各项翻译技术在企业内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合理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完备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在同类院校中推广经验和分享成果。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优化翻译技术师资团队。在加强现有教师翻译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翻译技术教学竞赛,提升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同时,外聘校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讲师,丰富授课内容,提升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另外,引进一定数量的业内专家,为师生提供一手的语言服务行业信息与最佳实践。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结合、知识结构多元化、富于创新能力培的教师团队。 (3) 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校企合作,协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借助语修堂和WITTA强大的翻译培训实力,把握当下语言服务产业的就业状况和趋势,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进一步翻译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院与学校等用人单位的合作共建,在真实地项目实践中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预期成果特色(翻译技术+) 当今时代新技术盛行,翻译专业院校应及时响应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重新认识翻译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翻译教学观念,革新翻译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普及翻译技术教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以航空为特色的普通本科院校,外国语学院肩负着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航空类翻译(笔译)高端人才的重任。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推动下,我院相继为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课程。课程立足于本校民航特色,结合民航英汉双语语料库,使学生在学习翻译技术的同时,接触第一手的民航类文本,扩充自身航空领域的知识储备,成为具备语言能力、翻译技术与航空专业背景的复合型航空翻译人才,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的建设。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建设目标 与企业联合,坚持以航空特色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二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对现有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建课过程中,不断监控教学效果,根据各项翻译技术在企业内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合理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完备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在同类院校中推广经验和分享成果。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优化翻译技术师资团队。在加强现有教师翻译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翻译技术教学竞赛,提升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同时,外聘校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讲师,丰富授课内容,提升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另外,引进一定数量的业内专家,为师生提供一手的语言服务行业信息与最佳实践。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结合、知识结构多元化、富于创新能力培的教师团队。 (3) 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校企合作,协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借助语修堂和WITTA强大的翻译培训实力,把握当下语言服务产业的就业状况和趋势,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进一步翻译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院与学校等用人单位的合作共建,在真实地项目实践中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五、建设思路 基地共建项目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航空特色和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为导向,基于WITTA和语修堂的教育实训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译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主要建设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练校本特色,优化课程设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以航空为特色的普通本科院校。依托学校的航空优势和特色,聚焦航空产业,服务区域经济是本项目的重要思路。在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环节,应着力突出民航特色,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类文本为基础,重视思政环节。为申请省级教材、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奠定基础。 (2) 校企协调联动,课内外协同育人。翻译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胜任实际的翻译工作。翻译教指委明确提出,英语笔译方向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15万字的笔译实践。企业结合学位点的翻译实训要求,通过项目式、课程式等形式,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双方所掌握的资源为项目建设服务,加强翻译实习和实践环节的特色培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2020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将“翻译技术”列入翻译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翻译技术的教育离不开相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校内具有翻译+技术交叉背景的任课教师较少,大部分导师及任课教师欠缺翻译技术知识,也缺乏语言服务行业的项目管理经验,离建设一支多元化、高质量的师资团队还有一定的差距。除了合作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外,还可考虑聘任校外企业导师,丰富师资团队的结构,丰富师资背景。 |